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台中今日日誌--泊嵐匯是什麼?

藉由這則新聞,除可一窺台中市政府預算編列情形之外,
更是個好好了解台中水湳經貿生態園區的機會。

究竟,泊嵐匯是什麼呢?
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意涵又是什麼?

台中公民經濟會議-『自己的經濟,自己來參與』






台灣下個階段經濟成長的動力是什麼?



什麼樣的經濟模式可以促進高品質的就業?什麼是合理的所



得分配?



面對世界,什麼是台灣的全球化對策?關於台灣人的未來,



每個人都該有角色,都該是行動者。



民進黨舉辦『2014公民經濟會議』,希望透過台灣社會的充



分對話、溝通,凝聚對整體經濟發展的共識,讓滿足創新、



就業和分配三大核心原則的新經濟模式,帶動台灣下一波的


發展。



誠摯邀請您的參加!


公民經濟會議活動頁http://ppt.cc/IGYL

詳細資
訊:http://dpppolicy.kktix.cc/events/2014082991b19f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青年議會@雲林場 開始報名了!】


雲林場報名表:http://goo.gl/zRS1xl

「青年議會」期望提供一個意見匯流的場域,並讓這些意見更具有實質影響力,「青年議會」要讓青年議論時政不再只是空談,而是構築美好理想社會的實踐場域,讓青年聚集、討論並組織,讓公民力量深耕在社會的每個角落。

活動日期:9/6(六)
活動時間:09:00~16:30(供午餐)
活動地點:雲林縣勞工育樂中心
(雲林縣斗六市嘉東里嘉新路222號)



青年議會@雲林Part.1_談青年返鄉與雲林農產品牌

    為何長期被視為夕陽產業的農業,近年吸引為數不少的青年與U-turn踏入?或許,他們看到現行模式中有利可圖之處。不論任何產業,都有產(生產產品)與銷售(怎麼賣)的問題待解決,青年返鄉不僅可為勞動人口老化且人力不足的農業注入新動力,更可用不同的獲利模式取得自己的利基點。雲林可以為返鄉務農的青年們提供什麼協助呢?

    想到日本北海道農產品,想必您腦海裡浮現夕張哈密瓜、北海道牛奶等;說到宜蘭或花東,您一定會想到三星蔥、花東米等。想到雲林農產品您會想到什麼?地名如何成為一種品牌?
地方品牌化,需要長期、持續地將在地商品與服務品牌化,使消費者建立在地的商品的好印象。雲林農產品如何創造「雲林=安全、優質+憩投好所在」的印象? 
9/6在勞工育樂中心邀請到豐色農企的農夫魔術師-蔡弘俊來和大家一起談新世代農民的定義將不再只侷限於生產!
我們又能要求政府建立起何種培訓機制呢?

雲林場報名表:http://goo.gl/dzo9FV

台北青年議會第一次開議,相關結論與回應

上午小組討論結論與提問


一、青貧世代

主持人:關於低薪的問題,或結構問題,或對於個人努力成為貧窮與否的關鍵結構有什麼看法?

1. 政府對於較弱勢的人的工作需求並沒有真正重視,甚至可能將其視為累贅。
思考問題:就業輔導
原房子在桃園,但覺得台北市全台對身心障礙者設施最好的地方,所以才來台北找工作。
身心障礙「重建」處>>>「工作能力的重建」;「顯性」障礙者與「隱性」障礙者。

2. 薪水低、物價高、稅務高,學貸

主持人:對於高物價等等的生活環境是否會覺得困窘?

1.身障者的日常所需價格太貴了。

2.青貧應分兩部分:原台北人 vs. 來台北打拼的人,若是後者本就不會一開始有土地房子,薪水低是正常的。需要靠自己打拼。競爭一定有不公平的,但可以透過社會福利。

WHY & HOW TO FIX
1.「開放的機會」:政策與企業家、多元。
2. 企業家對於年輕人的就業環境不友善。
3. 青年人的投票率低是因為許多政治人物將「開放」作為綁樁,無法從中獲利。

臨時提議


無法「學以致用」,身心障礙者一失業即可去參與職訓,但一般民眾得需要過半年之後才能免費職訓。但一般人實在很難等半年。且職訓前需要考試,通過考試才能職訓,是不公平競爭。

如何因應調高基本薪資之後的問題?
老師:這個假設不一定是對的。許多時候是政治籌碼的bargain。若是內需市場,更不可能離開。比方說像飲料店,他很難出走。

提高薪資可能導致資本外移,是否因此提高失業率?

老師認為,不見得提高薪資就會提高失業率。最低工資的提高對於實際的影響約一百萬左右,只影響公司的百分之十而已,對於受益的族群來說,則會提高他們的消費,因此活絡經濟。
「失業率」到底對於實質有什麼幫助?真的要相信「失業率」嗎?若說真的,台灣已經有需要多發展,我們的青年往海外求職,才能真正增加競爭力。並不是把企業留在臺灣,而是讓台灣青年可以往國外輸出,有能力出去的不會想回來。
老師:北市府的經驗->與台北市政府相關的廠商,需要符合其對基本薪資的要求(23k)。

主持人:提高工資之後,政府或政治人物的角色為何?

這是假議題,企業沒有競爭力本該往外,低薪資只是讓企業苟延殘喘。
有些人去參與職訓只因為有生活津貼,而不想去就業。
老師:政府的職訓許多時候是為了職訓而職訓,而錢是從哪裡來的?從外勞,就業安定基金。

普遍低薪是否是因為資金在股市中空轉?
1.多留在房地產。

2.只要政府政策不改,打房是打假的。

對於「青貧」的議題,有看到哪些現象?

1. 為什麼不用就業安定基金來補助年輕人的薪水?
(錢從哪裡來?是否會變成變相圖利業者)
2. 青年住宿租屋的問題。

二、房價

高房價的根本問題
(1)需求面:錢太多沒地方去 錢投資的管道太少,其他風險太高,想到就是房地產、股票,政府沒有提供更多投資管道,而遺產稅降低的政策又使錢回來流到房地產

(2)供給面:蓋房子建造成本固定,持有成本低,稅負太低,很多國家房屋稅收都佔七八成,台灣只有二三成。稅基偏低,公告地價大概是市價一成
P.S.稅基掌握在各縣市首長中,只要肯做就能做。陸資必須控制。

Q:南北發展失衡?人都流到台北,導致台北房價高?
A:其實台北的空屋率最高,新北市最近很多都是炒作,導致很多房屋都養蚊子。
提出方案 1. 提供購屋補貼
2. 強制徵收空屋
3. 有錢人無罪,政府應多開設理財課程,現在打房,以後自己有錢也沒有投資環境
4. 提高囤屋成本(除了居住用以外的第二間第三間)
5. 以實價課稅
 6. 租金訂定制度化
 7. 以交易次數決定課稅比例,且是課賣方那邊
8. 市價跟公定價差太多
9. 都更應該一坪換三坪,一坪換一坪居住不正義

提出問題
1. 公辦都更VS 私辦都更 想聽議員的想法
2. 容積獎勵政策變更
3. 提高囤屋成本的政策 (e.g.實價課稅)
4. 政府提供相關專業理財課程
5. 租屋問題:房東喊什麼價也只能接受,部分地區價錢太高

行動方案
1. 訴求
 (1)蓋社會住宅
 (2) 稅制改革 (提高稅基 實價課稅)
(3) 限制囤屋
(4) 雇傭契約
(5) 第三方可監督
(6) 公民審議預算

2. 行動
(1) 意見書公開使立委 市長候選人表態
 (2) 具體的政策改革目標
 (3) 網站 文宣的宣傳

三、青年創業

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
與同一世代的夥伴的互動,去滿足周遭的朋友需求

創業的困難點?
1. 青年創業的貸款解決資金問題,但是法規嚴格
2. 低薪的時代,一輩子創業機會只有一次到兩次
3. 創業的平台建立,未整合各級政府機關的創業資訊
4. 青年創業審查的制度不完整

青年創業的發想?
1. 主動尋找資訊
2. 被動等待資訊

行業的創造
1. 既有的行業創新
2. 新行業的創造

創業過程遇到的困難?
1. 資金
2. 場地─都市更新
3. 諮詢
4. 人才
5. 法規

實際執行
1. 青創產業建立橫向串聯
2. 設立創業園區,聚集創業青年
3. 資源交流
4. 青創中心建立人力銀行提供人力和場地資源
5. 法規因時而異的變更
6. 建立附加價值

四、青年參政

為什麼來?
除了選舉,看得到的政治活動外,青年在公共議題上,應該怎麼參與
318學運後的啓發,想知道自己可以做哪些事

青年可以參政的方式?
歸結:革命、議題短片、公共討論、親友遊說、參與學生自制、遊行陳抗、參與社運組織或國際NGO、參與社會倡議、當志工、施壓、投票、選公職與黨職、參與利益團體、考公職
選舉可以參政,但有很多門檻,可以討論,青年在其中的角色
BUT有部分青年對議題冷感,有必要改變大家對時事的熱情與態度

行動方案
選出遊行陳抗、公共討論兩個在場青年最有興趣的議提,提出具體的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難
1. 公共討論
g0v動民主:提供大家公共討論的平台,匯整成給公共人物的參考,提出建議的方式
納入教材,公民老師的培訓
公部門網站開政策論壇
政府資訊公開有效落實
首長與人民要互動,開臉書、論壇(公開)等,並限期回覆

2. 陳抗
建立陳抗的SOP
立特別法

下午時間:市政大聲公-各小組提問暨回應


青貧世代組

1. 新任教部部長上任後學費調整問題
柯P:學費不需要調降,應該要討論的是補助辦法。將來台北市的社區大學會設立更多。
阮昭雄:應該先思考目前學費是否合理,成本結構做計算後來決定學費是否應該要調漲。大專院校的退場機制應該要建立,讓大專院校數量符合需求,再來討論是否調漲學費。

2. 職訓是否能確保職場工作的實用性?
柯P:台灣的失業問題是結構性失業,以後勞動局應該要有勞動顧問,並提供法律顧問,解決並保障勞資糾紛相關問題。

顏若芳:勞動保障就是合約,造成低薪資和勞資糾紛,約聘僱實行與否?政府應該思考。

簡舒培:中央政府進行勞務外包,若讓此事持續發生下去,會造成青年就業困難。

王閔生:勞動保站是一個指標。

高房價、都市機能組

1. 都市更新分成功辦都更和私辦都更哪個比較好?
柯P:政府應做民間不敢做、不能做、不想做的事情。

顏若芳:老舊房子需要改建,但政府卻將金費拉在拉皮,房子依然老舊。政府應該要著手進行。

王威中:都更大家的印象就是拆除和重建。但是其實都市更新也要維護和養護。政府在公共空間的延伸,應該要加強免除危險死角。

簡舒培:國宅要優先公辦都更,政府要做好容積,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討論都更。房子老舊急需改建,但是資訊不公開透明,讓普遍民眾對於相關法規不了解。

王閔生:市地整合和國土重劃應該交給政府來做,公益的事情應該由政府來做,由政府來守住最後底線。

阮昭雄:都更這個名詞本來是中性的,但是在台灣似乎被汙名化,因為很多矛盾的地方,公家來辦可以更公開透明。韓國的清溪川就是另一種方式的都更,都更有其必要性,但需要主政者仔細思考。

2.容積獎勵該如何妥善利用
柯P:這是很嚴肅的問題。台北市的人口多少,和國土規劃的頻率,這要很嚴肅來討論。

王威中:容積獎勵政府在執行要加強監督,引進社區的力量,資訊應該更公開透明。

簡舒培:台北市政府有成立容積銀行來進行管制。

青年創業組

1. 如何改善目前台北市青年創業環境的現況?
柯P:台灣很多東西不用自己發明,抄過來按照現況修,政府有很多限制,就我的經驗,資金、申請程序方便、政府建立平台讓人民自己來做,聽人民、聽專家的,除弊,考核用outcome來決定。這些政策不困難,去找青創老闆聊聊,高房租比高房價殺傷力還大,會讓創業的成本拉太高。

阮昭雄:台北市政府有相關的東西,大家覺得難以親近、資訊不流通,因為大家怕別人知道。資訊的流通很重要,創業最重要的是錢,利息不要太高,政府補助,銀行就願意做了,專業的資訊,要有team來提供。資訊要更便民。政府資訊要透明,有義務要告知,資訊的平等性。

王閔生:他們現在要投資的東西都要碰運氣,很多企業家願意投入。自由青年創業示範區,雙法法令。青年創投有無限發展的可能,就看主事者的心態。

王威中:青年創業的輔助只有資金上的挹注,如果政府無法提供諮詢、其他資源等,這樣只是賭運氣。創新靈活的思維。

顏若芳:赤峰街。寫的企劃會被政府退回來,自己集資請人做。除了降低門檻,不要只劃一塊大餅,卻沒有規劃、沒有輔導,教青年產業怎麼做,青年把錢投入就倒閉了。

簡舒培:政府提供錢、做公關不是問題,但如何深化沒有看到。政府可以提供空間,鼓勵青年創業,減低成本。

青年參政組

1. 利用高職教育去提升公共討論的氛圍?
柯P:參政是每個人的權利。我們算是新的民主國家,我們的民主政治只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更難。關於青年參政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說,而是檢討台灣民主有哪些缺陷,讓民主政治不只有選舉,是不是要把公民權降到18歲,我覺得這是合理的。

阮昭雄:每個世代關心政治的都是少數,跟本身有相關性的議題大家比較容易起共鳴。公務員就是懶惰。

王閔生:週邊朋友對於公共事務比較不重視,總是有個議題
引起大家的重視,能影響一個是一個,等氣氛起來。

簡舒培:公共事務要關心、政治也要關心,關心政治只是自己願不願意的問題,政治不只是口水,保持對身邊事務的關心就是關心公共事務。

王威中:有主流話語權的往往不是年輕人,通常都是在上面的人。年輕人要自己創造媒體,政府要解放平台,青年參與公工事物可以設立示範區,讓青年參與公共事務具象化,有利於討論,青年要創造媒體才有動能。

顏若芳:年輕人參與政治是要用關心的態度,但是是要透過引響的方式。年輕人對於政治的關心往往是最貼近生活的議題,進而去引響其他人。

2. 請問有沒有政府開放資料透明化的方案?如建設入口網站,提供都更的資料等,讓人民更了解政府施政
柯P:所有局處資料公開,人輸、電腦可讀形式輸出,讓資料可以給更多人知道。所有台北市各局處公告excel、word輸出。

王閔生:結構不改變。結構要從投改起。

簡舒培:主政者態度會引響資訊查詢。臺北市政府應該要做一個開放政府

顏若芳:和政府調閱資料往往回函都是機密資料,所以多為自己的資料來進行公開。談北市政府的資料應該要更公開、更透明。

臨時提問

1. 松菸大巨蛋選在人口密集和交通要道上,互樹團體也在松山菸廠抗議許久,想請問議員的看法?
阮昭雄:這是價值的選擇。市長的決心態度要出來,不是全部推給環評。

台中今日日誌--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工程延宕多時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在預定今年九月完工的進度壓力下,只能日夜不停歇地趕工。

一起來思考三個問題: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台中第二場青年議會即將登場

我們將於9/20晚間於默契咖啡舉辦會前講座,
並於10/4於好伴舉辦第二場青年議會。

詳細資訊,請持續關注!


期待之餘,先讓我們回顧一下第一場的精彩內容。

台中今日日誌--治安、瓦斯管線、BRT


還記得20105月的翁其楠命案嗎當時這則新聞震驚全國。
如今,台中再度因為富商撕票案躍升全國頭版。

台中的治安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台北好好問,等你來發問!

台北青年議會即將開議!

地點: 台北CLBC會議空間(
106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293)
時間:8/23 09:00-17:00


如果你對台北有滿腹的苦水,也期待它變得更好,那你絕對不能錯過本周六的台北青年議會!
除了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外,我們也邀請到台北市議員阮昭雄及市議員參選人,包括:王閔生、王威中、簡舒培、顏若芳一起與你座談,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你還不來嗎?
線上優先提問:http://ppt.cc/MAk8
台北青年議會報名表(名額有限,報名從速):http://ppt.cc/2TkO
青年議會facebook:http://ppt.cc/qe3Z
當天直播網址:http://ppt.cc/xsWU
台北青年議會要談什麼?

地點: 台北CLBC會議空間(106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293)
時間:8/23 09:00-17:00



壹、青貧世代的困境

  自從馬政府推出22K政策之後,這個數字的魔咒似乎罩住了整個青年世代,許多年輕人一個月的薪水,扣掉房租、日常生活所需後,根本所剩無幾。尤其首善之都臺北,面對不斷飆升的物價、居高不下的房租/房價、高工作時數等,年輕人往往鎮日奔波卻未能獲得相對應的報酬,「窮忙族」一詞恐不足以形容這個無奈的現象,對於這樣對來,年輕人是否只能無力的接受?

過去在臺灣,臺北總是大家嚮往的夢想之都,但現在的臺北,反而成了困住年輕人夢想的牢籠。我們究竟該如何突破這樣的困境?該怎麼做才能讓臺北成為年輕人發展的基地,帶動臺灣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貳、高房價與都市更新& 都市機能的想像

   台北的高房價已經成為一個既成事實,然而青年朋友們卻只能看著房價繼續攀上新高點。台北市身為首都,及萬眾焦點於一身,在吸納全國資本的同時,卻讓房價上漲到成為一個不可能負擔得起的天價。每回出現報導:「要不吃不喝XX年才能買得起房子」,對沒有父母奧援的青年世代而言,只能不斷問著自己,努力工作換一個遮風避雨的家,為何變得這麼的天方夜譚?

   此外台北市區內多達一萬棟的高齡房屋(30年以上),如何應對防災與居住品質一直是一個嚴肅的課題,然而高房價下的台北市,「都市更新」似乎變成了一個炒房的代名詞,為何會是如此?都市更新是否就只能拆除舊屋蓋新屋?

    從建成圓環的改建、士林夜市的拆遷、松山菸廠的都更、台鐵台北機廠的拆遷……,隨著台北市城區的擴張,記憶中的台北,隨著都市發展與變遷,漸漸變得失去「生活」與「人」的氛圍。台北在邁向國際都會的同時,對於老的東西,青年朋友該如何去看待?

  當華山文創園區再舉辦1914年開廠百年回顧展時,「老」台北該如何存在於新世紀,而不會僅止於青年世代口中的復古風潮?城市最美的,就在於保留時空刻劃的歷史記憶,對於台北新舊融合的想像,應該還能有更多的選擇!

   



參、青年創業
   外界看待台北,總是集萬眾寵愛於一身,首善之都的台北,有著各類的資源與快速流通的資訊,「創業」在台北,應該是相對其他都市是更容易的,然而實情卻非如此!高聳如天的房價,讓青年朋友租一個小辦公室成為奢侈的願望;當中南部其他都市將各類小吃變化推陳出新的同時,擺個小攤販在台北,難如沙漠中尋找一片綠洲,為何首善之區的台北,對青年創業的難度卻是這麼的高?台北的天空,是否還是年輕人夢想的那片天?



肆、青年人在哪裡?參與政治如何可能?

近年來,台灣的社會越來越不安,這一種不安的感覺,來自多方的因素,但都指著資源分配的方式。而青年世代的集體焦慮,是其中最明顯的。受過更高的教育、有更遠的視野、懷抱不可限量的創意,為什麼青年世代依然焦慮,而且被輕視?

問題出在資源分配與公共議題的參與的過程中,青年缺席了。

 青年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過多的制度與潛規則制約住,青年一直都在。然而,
我們想要打破這些制度與潛規則,改造整個資源分配的體制,無可迴避地,我們
必須前進,而且要佔領政治。


  1979年美麗島事件,一群追求民主與自由的年輕人,在高雄嘗試著像禁錮的國家體制作挑戰。35年後的今天,台灣還稱不上是民主國家,然後許多關係著青年世代的議題,以及社會分配的失衡,爆發了90年代後最大的一次學運。然而除了體制外的抗爭,走入體制內的參與更是青年世代所需深思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是必要的。參與政治的方法可以是關注社會議題、可以是加入公共倡議,但我們可以再前進一點,透過參選來改變。國外很多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即使未能當選,青年參與選舉的過程,都為當地的政治發展帶來正面的影響。

青年議會的執行與場次




青年參與政治,政治需要青年。

青年議會,歡迎你來暢談理念! 【什麼是青年議會?】
我們希望藉由青年議會,讓各地青年聚在一起,討論他們所關心的、全國性或地方性的議題,並針對問題討論出結論及可行的政策改善方針。 我們期待讓各地的青年議會成為常設性組織,得以持續追蹤議題、監督政府及議會,並製作意見書、發行刊物,讓不論中央機關或一般社會大眾都能持續關心議題的最新狀況。青年議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我們將培養青年的參政習慣,讓參與政治成為青年生活的一部份。 【青年議會的運作方式】
青年議會將遵循開放、參與、民主、實踐的精神運行。我們會先挑選3~5個在地議題,並邀請專業人士擔任與談者。與會青年可以挑選有興趣的議題,與同一議題的青年、與談者交流,每一議題將彙整出結論,而後再與黨籍參選人、黨籍公職人員交流,讓意見更深化、具體化。最後,我們會將每場青年議會的結論呈報黨中央、地方政府,作為未來政策之參考;同時,各地青年議會將會交由在地青年繼續舉行,延續青年對議題的關注。 【有哪些場次?】
為盡可能讓各地青年都能參與,青年議會地點遍佈全台。
台中場 7/26
台北場 8/23
台南場 9/13
台中場第二場 10/4

新北場 9/27
桃園場 10/11
嘉義場 10/18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七月二十六日,台中青年議會回顧


台中場青年議會大鋼
1.          房價問題:分配不均(城鄉差距)、公共建設不足、年輕人買不起房,與薪資過低息息相關。可能的解決辦法:提高所得、政府的適當規劃,從單核心到多核心發展、蓋社會住宅、產業結構轉型帶動經濟發展等。
2.          交通問題:BRT的諸多問題。搭乘大眾運輸交通的習慣、沒有辦法透過BRT到達我要去的地方、佔用到救護車的時間、是否能讓政府來輔導,民間來施行、交通建設不平均。
3.          文化:藝文活動大多在北部,台中反而沒活動,南北差距蠻大的,藝文活動大部分不是官方的。官方只辦少數的,大型的,一次性的活動,本質上不像文化活動,比較像是為了熱鬧。台中市還沒有文化上的中心思維(如一想到台中,會讓人想到什麼?)、缺乏在地,文化感薄弱、文化需要由在地的歷史脈絡推演
4.          青年參政:地方基層政治監督機制失靈、青年參政不限於參選、選戰資源的不足。

房價與住宅
台灣對住宅的定義?
最早是刑法定義,民法、稅法是之後。
社會學/經濟學對於住宅的定義,想要一個住的地方。和政府想的不同:資本主義,房地產自由市場;在資本主義下,也有不同的運作邏輯,全球都在炒作,但亞洲房地產炒作是全球之冠,因亞洲人特別喜歡土地所有權,亞洲自有住宅率很高(8成),美國租屋市場和住屋市場則會相互調節。

住宅問題的起因
住宅問題不是住宅問題,牽涉太多問題,要想他的背後:就業、薪資等問題
不是經濟起因,是因資本主義下被當作商品,這是對勞工的一種壓迫。恩格斯《論住宅問題》。
家變成可以買賣的東西,跳離了我們原本對家的概念,本來是要住,現在就變成有儲存價值,導致不斷飆升,年輕人買不起房子
房子好不好涉及公共建設,這是政府角色最尷尬的地方,政府花很多錢在七期,讓大家覺得這裡的生活品質很高,因而提高住宅價值,導致房價上升
住宅的價值:做為一種商品的特性
1.      居住的使用價值
2.      交換其他資本利益的價值,如房貸,租房是無法房貸
3.      保存勞動成果的儲存價值(抵抗通膨):房價會往上漲,因為稀有,地買了就買不到了

台中房價問題
1.          台中市的房價變遷,與全台灣的比較,其房價成長非常驚人
2.          台中市的城鄉差距問題,當合併升格時,舊的台中縣拼命往舊的台中市跑,資源分配不均。太聚焦在把七期打下來,忘記還有一群被邊緣化的人
3.          近年來炒房嚴重,政策導致炒作,國外資金回來就是炒房,造成政策上的錯誤現在政府很愛做重劃,藉由炒地皮來賺錢。地方政府缺錢,得靠土地稅賺錢,胡和陳菊都做一樣的事情,為使地方政府從土地稅維持穩定收入
4.          台中的兩個極端問題:一是買不起的豪宅,二是某些交通不便之地,雖然地價便宜,但生活上有困難,跟臺北的狀況不同
5.          性別問題:晚上女生不要在路邊叫計程車,晚上又等不到公車。入夜後很不安全,晚上八點後黑暗的地方就不出門
6.          青年買不起房子與工作、所得有關,薪資所得和住宅有很大的關係

解決辦法
1.          徵收豪宅稅:依稅率計價,豪宅能否以坪數作為稅率的依據?既然有辦法負擔空間,一定有那個資源在
2.          打房會讓原先已經買房的民眾不開心,打房的可能性不高
3.          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是當然,但起碼要租得起,歐洲的住宅比例很低,大部份都用租的,政府有義務提供租房
4.          政府對產業結構沒有想法時。沒有創新產業,導致供需不平衡。市政府可以做的是,新創貸款100萬,知識工作人才有地方發揮。
5.          打破台灣人對於房價的迷思,迷思源自於房市從來沒有崩盤過,現在空屋率十幾%~二十幾%,等房市崩盤,迷思自然就會消失
6.          政府可以帶頭加薪,但這招在1980年代管用,現在因財政惡化、較無強制性、企業都比政府大,所以效用可能不大
7.          勞工組工會,以集體的力量要求資方、政府加薪。住宅問題也曾經在法國爆發,當時的法國人組工會抗爭與住宅相關的議題,施壓政府、資方,要求改善交通系統、住房條件等,台灣也可考慮用此辦法
8.          政府的適當規劃:圈地有圈地的規矩;執行的面向:現在城市規劃為單核心發展,事實上台中適合多核心發展。房價是台中不均衡發展模式,失敗的城市治理的問題,台中現在是線市合併,升格成直轄市,現在需要新的都市規劃,現任市長沒有新的都市計劃,沒有藍圖怎麼走到目的地。很多政見都跳票。
9.          政府蓋社會住宅,但過程要合法,也不要太過於集中在一區。解決社會住宅污名化問題。台中有很多土地,比其他城市要來的完整的都市結構,有很多抵費地可以拿來做社會住宅,至少5000多公傾,台中還有很多台糖的土地,釋放出來可以蓋社會住宅,給很多人住。
10.      台中縣區也有重劃,每個城市都有都市計劃,但有沒有錢做是一回事
11.      廣設公共建設,讓台中平衡發展
12.      鼓勵租房,而非買房,相對享有較高的生活品質

交通
青年提問:BRT問題
1.      BRT是否會受阻?所受的號誌是否跟一般相同?路線規劃?是否會如期完成?站內跟車內是否有消防措施?宣導是否夠扎實?運量?臺灣大道的腹地小,是否人車更擁擠?停車問題?三部曲的現實面?相關的配套措施在哪?

切馬路的時候,一定會排擠到其他的車道,未來,公車與機車都將走慢車道,將造成互相爭道的情況。運輸無法「慢慢培養」,「沒有網就不會有人」。

2.      我是台中人,在看到BRT時都有個疑問,他跟一般公車的區別在哪?只是有專用車道嗎?

BRT最重要的是行控中心與專用路權,但中市府卻本末倒置,強調硬體的設備,甚至讓一般的公車公司都可以買相同的車子,也用來作為BRT。我們甚至搞不清楚,到底怎麼去排班表。
關於BRT號誌的部份,在行控中心還沒完成的情況下,沒有優先號誌。「優先號誌」會依現實的交通狀況作微調。

3.      BRT明明定速定時,為什麼還會覺得他不夠快?

就我們目前的了解,他無法達成這個目標,但我們希望他能夠做到這一點,技術上能夠克服。

4.      我們的重點應該是要討論出如何改善交通?還是如何改善BRT?

BRT的重點在於行控。但行政的「訴求」卻在於「BRT很像捷運」,民眾對於BRT可能永遠都會不滿,因對「捷運」的期待有落差。另外又想請問大家,公車免費是否是我們第一要免費來做的?還是這會造成大問題?

5.      如何讓公車變成捷運的補給,讓交通成為「網絡」,我們要如何完善它?第二,時間的控制也是重點,讓他成為一個「可預測」的。是否BRT會達成這種「可預測」的效果?這也是行控中心最預先要做的。

捷運與公車應該是要整合,建立配套。應該要像台北捷運一樣,讓公車跟捷運可以成為互補,而非走同一條路線。所以現在應該要改變台中市民的習慣。但現在BRT已經蓋下去了,不可能隨意改變,應該要修正一下公車的路線。

6.      我覺得,如果要討論一下BRT的配套,應先討論一下BRT,市府認為這是捷運,但市民覺得這是公車。到底它的定位是什麼?另一部分,BRT應在主要幹道,現在BRT是來補足捷運,那到時候捷運蓋完後,BRT要怎麼處理?

這我們就要討論,到底要是用公車,還是捷運?或者我們需要另立BRT專法?再者,如果未來的重點還是在MRT,雖然在高雄我們未能得到驗證,(捷運真的能改變交通習慣)。

7.      如果未來捷運蓋好,MRT是不是就變成空空的了?

未來應該是可以互補。

8.      結論:在BRT的架構下面,我們需要透過一個行控中心來建立一個交通的聯絡網,讓MRTBRT間可以互相配合。另,在道路的使用上,是否會造成安全問題。

老師想法
1.      短期內台中、桃園最好都不要建捷運,不然就會重蹈高雄覆轍,因為大家沒有搭公車的概念。所以如果捷運真的要讓流量符合成本,需要讓市民先有搭乘大眾運輸交通的習慣。否則只會讓財政狀況更加嚴重。
2.      有多少的車流量會因為BRT的關係而減少,因為我沒有辦法透過BRT到達我要去的地方。我比較擔心的是,這條路上的車都是要上交流道的,那真的會因此減量嗎?另,台中市這麼大,我們只有一條中港路嗎?
3.      在蓋捷運之前,為了讓大家能夠有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所以有公車免費的政策。我是覺得BRT不用一年免費,應該可以像台北一樣一個月免費。
4.      我認為BRT不會像捷運那麼便利,我覺得如果要不如蓋捷運就好。另外,因為BRT有專用車道,可能也會佔用到救護車的時間,在中港路上即有兩間醫院,急救是一分一秒的,這部份也應該被考量進去。
5.      我之前在區公所工作,區長說,BRT對台中滿好的建設。中港路像台中的心臟,BRT設了就很像心肌梗塞。許多區的同仁認為,BRT會比較方便從海線到市區來上班。但似乎會造成機車的問題,但如果我們把機車道拿掉,是不是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是否可以考慮讓機車不要走中港路。
6.      BRT的便利性不足,並不會讓我想要搭。因此我覺得,你就直接蓋個捷運吧。另外可能會引發交通安全的問題,比方說跟其他車子搶道。
7.      中港路已經很塞了,這樣縣縮,好像更塞。它還是沒辦法讓我到我真正要去的地方,未能達成真正的效果。
8.      對於BRT,有種「捷運不是捷運」的感覺。臺灣的車輛過多,日本車子一定要有停車位才能買車。台中的捷運根本就應該跟著廈門走,過去滿滿都是機車,但現在幾乎只剩下電動車,臺灣的機車都亂騎亂竄。日本的作法,不是由政府做,這應該由民間企業經營,為了賺錢,企業勢必會有更周全的考量。是否能讓政府來輔導,民間來施行。比方說,我們往地下挖,日本都挖了幾十層,為什麼不能挖?
9.      我有去試程台中BRT,但因為什麼都沒蓋好,所以真的只有「搭公車」,沒有感覺到「快捷巴士」。但除非你真的要去沙鹿,否則你真的很難感受到便利性。另外,既然我都騎機車了,怎麼會想要轉搭公車再走路。
10.  蓋大眾運輸工具考量點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改善碳排放,改善交通等問題。或許在市區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像這些比較偏遠的可能就會有問題。民營可能會發生虧本而收掉路線得問題,使的偏遠地區的人民比方說就醫等等的需求會受到阻礙。我覺得除了政策獎勵外,應強調公民參與,比方成功的首爾,是不是能夠在下任市長當選之後,來做一個類似「公民參與」的運動,讓市民一同參與改善台中交通的運動,由市政府規劃、呼籲的運動。
11.  在中港路上有四條以上的公車路線,但在偏遠地區連一間都沒有,我覺得這還是需要民間的力量,我們要如何在政策的過程中,讓這些有資本的人能夠去發展那些偏遠路線,帶動偏遠地區的繁榮及便利性。在這些主要的道路上,需要有強制性。
12.  我覺得偏遠地區的問題更應該盡速解決,補助當地成立相關的便捷交通工具,再到室內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另外我們應該要讓大家能夠方便使用交通工具,不要一直把自己家裡的車開上路。至於民不民營化,這是執政者是否真想解決問題的展現。
13.  如我剛剛所說,BRT線上有兩家醫院,又有其他客運業者,在救護車的部分會有影響到。政府是不是能夠去補助客運業者,讓他們可以不要跟BRT一樣擠在中港路上。很多公車業者在中港路上只是片段的,而非全程,共有64條公車路線目前在中港路上。 另,建議救護車可以走BRT車道。

台中市長參選人林佳龍的回應:
1.          路權要進行全面的檢討,行的正義。路網要檢討。
2.          路線多一點,班次多一點,讓偏遠地區可以到市中心辦事情。
3.          8公里還不夠,補助偏遠地區,16公里都不為過。但市區完全免費,這樣就是劫貧濟富,這不是負責任的政府。
4.          台中要復合式的交通網,縮短城鄉差距的交通工具。在火車站、高鐵站附近要有轉運站功能,很快區域間可以對接。
5.          骨架要軌道化、高架化,一定要四通八達。


台中文化城
台中的文化定位
1.      台中並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當人們提到台中,會認為他是一座什麼樣的都市?)
2.      政治人物常因自己只四年的任期而急於在任內做出政績,用炒短線的方式發展文化,但成效不但不好,更可能造成破壞
3.      台中的很多東西是複製過來的,並沒有台中自身的特色

中區保存問題
1.      政治人物往往將心力挹注在新的事物,新的建築,而忽略了檢視,自身擁有的資產有什麼,導致區域發展不平衡
2.      除了硬體的保存,也需要由居住在地方的長者將記憶與經驗,早期的、被掩蓋的經驗傳承給青年,這些能做為台中文化發展的基底
3.      中區難以吸引年輕人進駐,往往只是因特定目的前來,完成之後便離開
4.      中區的硬體設施保存困難,需要政府挹注資源協助
5.      大部分的台中老建築是封閉的,無法參觀,不能為商業使用,政府應視情況增加使用的彈性,讓老建築能融入市民的生活
6.      可以先針對一個街區進行再生嘗試,若成功便能成為其他地方的借鏡
7.      保存可以考慮以產業聚落的形式,塑造特定區域的文化想像,主題式的文化發展
8.      想從事區域保存的工作一定要先去該區居住,藉由當地人了解當地,才能形構當地的文化想像
9.      如果保存沒有認真規劃,會適得其反,不如不要做
10.  老建物整修的技藝已漸漸流失,需積極設法保存

藝文活動
1.      文化沒有固定的形式,形象多元,吃喝、美術,音樂等等皆算
2.      以往藝文活動都集中在北部,這幾年台中較多,大部分是民間自辦的小型藝文活動
3.      官方辦的藝文活動量很少,一年頂多一兩次,且大部分是大型活動,且媒體化,公式化,缺乏在地
4.      一座城市文化的養成,其實是靠許許多多小型的、多元的、可與表演者直接接觸的藝文活動慢慢培養的。
5.      文化不是製造出來的,官方不宜揠苗助長,將經費一次性大量投入於特定活動,而是將經費小量投入補助個體的藝術工作者,自然能培育出台中的文化

爵士音樂節
1.      邀請來表演的表演者大多是外人,與台中市並無連帶關係
2.      感覺只是為了熱鬧而辦的,文化感薄弱
3.      爵士樂和台中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淵源,不懂為何要辦

其他
1.      人們從來沒有在求學途中好好被教導認識自己的城市
2.      文化和創意是兩個題目,但政治人物經常將他們混為一談,無法搞清楚各自命題的差異

青年參政
1.      青年參政不限於參選
狹義是指參選公職
廣義可擴及參與運動(社運脫不了政治)連署等等,連署年齡需要下修
門檻是大人定的,這個不可以是別人說的不可以,年齡不是一個可以說服人的理由,用行動去破除質疑是最好的方式

2. 青年佔領政治兩大目標
(1)修憲130
目前台灣20歲才能投23歲才能被選舉,因為此門檻限制,青年在政治中只能扮演配角。不是年輕人對政治冷漠,而是我們被排除在決策之外。
: 法律規定20歲以下無法連署,這也是要去修的地方

(2)推出青年候選人
目前已辦過選舉培力,推出一些市議員候選人

3.      從政環境選戰資源
對青年人非常不友善
選個鎮長就要150萬,如何不要花這麼多錢,降低門檻

4.      從基層選舉開始
冼義哲分享自己在馬公的參選經驗,列了很多宏觀長遠的計畫,居民卻說: 我們這裡水壓不夠
我們不能再用菁英式的觀點,說自己是菁英,要主導大局,但不知道社會真正需要什麼。真的要做社會改造就要從基層選舉開始。

5.      青年佔領政治的意義
不只是要推年輕人。例如連勝文出來要不要為他背書?
青年佔領政治是要實現一個價值,不單是要推年輕人出去,而是要實現世代正義,而勝文代表的不是世代正義

6.
村里長vs鄉鎮市民代表
里長既不是行政首長也不是民意代表,領的是津貼
義哲個人支持青年參選鎮民代表大過於村里長
兩者保證金一樣,前者對地方樁腳突圍的機率比較高,且是複數選區,勝選機率大。就職權來看,鄉鎮市民代表清楚很多,里長較模糊,沒有監督機制,鄉鎮市民代表可以直接影響行政首長決策

7. 年輕人自組一個協會監督地方政治
地方基層政治監督機制失靈,我們都想改變政治環境,但基層的政治不改變,很難影響到中央政府。
方案社區發展協會定期舉辦這種青年論壇,也可以提前培訓人才
But社區發展協會被國民黨把持,建議年輕人自己組一個協會

8. 青年選戰資源不足,推行公費選舉
受到錢、人脈、家族背景選罷法等規定限制,保證金讓年輕人無法負擔
倡議推動公費選舉(歐洲很多國家有這樣的制度),每個層級有一個金額,每個競選人都可以領,公平競爭
台中嚴重的問題是建商,希望透過公費選舉停止建商壟斷
but公費選舉雖然立意良好,但有法律技術問題,因為地方選舉是中央授權,只是希望地方議員表態,他們無法承諾

9.      對市長訴求
以市政府力量成立青年參政平台,將青年意見正式納入考量,並定期公布執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