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台北青年議會第一次開議,相關結論與回應

上午小組討論結論與提問


一、青貧世代

主持人:關於低薪的問題,或結構問題,或對於個人努力成為貧窮與否的關鍵結構有什麼看法?

1. 政府對於較弱勢的人的工作需求並沒有真正重視,甚至可能將其視為累贅。
思考問題:就業輔導
原房子在桃園,但覺得台北市全台對身心障礙者設施最好的地方,所以才來台北找工作。
身心障礙「重建」處>>>「工作能力的重建」;「顯性」障礙者與「隱性」障礙者。

2. 薪水低、物價高、稅務高,學貸

主持人:對於高物價等等的生活環境是否會覺得困窘?

1.身障者的日常所需價格太貴了。

2.青貧應分兩部分:原台北人 vs. 來台北打拼的人,若是後者本就不會一開始有土地房子,薪水低是正常的。需要靠自己打拼。競爭一定有不公平的,但可以透過社會福利。

WHY & HOW TO FIX
1.「開放的機會」:政策與企業家、多元。
2. 企業家對於年輕人的就業環境不友善。
3. 青年人的投票率低是因為許多政治人物將「開放」作為綁樁,無法從中獲利。

臨時提議


無法「學以致用」,身心障礙者一失業即可去參與職訓,但一般民眾得需要過半年之後才能免費職訓。但一般人實在很難等半年。且職訓前需要考試,通過考試才能職訓,是不公平競爭。

如何因應調高基本薪資之後的問題?
老師:這個假設不一定是對的。許多時候是政治籌碼的bargain。若是內需市場,更不可能離開。比方說像飲料店,他很難出走。

提高薪資可能導致資本外移,是否因此提高失業率?

老師認為,不見得提高薪資就會提高失業率。最低工資的提高對於實際的影響約一百萬左右,只影響公司的百分之十而已,對於受益的族群來說,則會提高他們的消費,因此活絡經濟。
「失業率」到底對於實質有什麼幫助?真的要相信「失業率」嗎?若說真的,台灣已經有需要多發展,我們的青年往海外求職,才能真正增加競爭力。並不是把企業留在臺灣,而是讓台灣青年可以往國外輸出,有能力出去的不會想回來。
老師:北市府的經驗->與台北市政府相關的廠商,需要符合其對基本薪資的要求(23k)。

主持人:提高工資之後,政府或政治人物的角色為何?

這是假議題,企業沒有競爭力本該往外,低薪資只是讓企業苟延殘喘。
有些人去參與職訓只因為有生活津貼,而不想去就業。
老師:政府的職訓許多時候是為了職訓而職訓,而錢是從哪裡來的?從外勞,就業安定基金。

普遍低薪是否是因為資金在股市中空轉?
1.多留在房地產。

2.只要政府政策不改,打房是打假的。

對於「青貧」的議題,有看到哪些現象?

1. 為什麼不用就業安定基金來補助年輕人的薪水?
(錢從哪裡來?是否會變成變相圖利業者)
2. 青年住宿租屋的問題。

二、房價

高房價的根本問題
(1)需求面:錢太多沒地方去 錢投資的管道太少,其他風險太高,想到就是房地產、股票,政府沒有提供更多投資管道,而遺產稅降低的政策又使錢回來流到房地產

(2)供給面:蓋房子建造成本固定,持有成本低,稅負太低,很多國家房屋稅收都佔七八成,台灣只有二三成。稅基偏低,公告地價大概是市價一成
P.S.稅基掌握在各縣市首長中,只要肯做就能做。陸資必須控制。

Q:南北發展失衡?人都流到台北,導致台北房價高?
A:其實台北的空屋率最高,新北市最近很多都是炒作,導致很多房屋都養蚊子。
提出方案 1. 提供購屋補貼
2. 強制徵收空屋
3. 有錢人無罪,政府應多開設理財課程,現在打房,以後自己有錢也沒有投資環境
4. 提高囤屋成本(除了居住用以外的第二間第三間)
5. 以實價課稅
 6. 租金訂定制度化
 7. 以交易次數決定課稅比例,且是課賣方那邊
8. 市價跟公定價差太多
9. 都更應該一坪換三坪,一坪換一坪居住不正義

提出問題
1. 公辦都更VS 私辦都更 想聽議員的想法
2. 容積獎勵政策變更
3. 提高囤屋成本的政策 (e.g.實價課稅)
4. 政府提供相關專業理財課程
5. 租屋問題:房東喊什麼價也只能接受,部分地區價錢太高

行動方案
1. 訴求
 (1)蓋社會住宅
 (2) 稅制改革 (提高稅基 實價課稅)
(3) 限制囤屋
(4) 雇傭契約
(5) 第三方可監督
(6) 公民審議預算

2. 行動
(1) 意見書公開使立委 市長候選人表態
 (2) 具體的政策改革目標
 (3) 網站 文宣的宣傳

三、青年創業

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
與同一世代的夥伴的互動,去滿足周遭的朋友需求

創業的困難點?
1. 青年創業的貸款解決資金問題,但是法規嚴格
2. 低薪的時代,一輩子創業機會只有一次到兩次
3. 創業的平台建立,未整合各級政府機關的創業資訊
4. 青年創業審查的制度不完整

青年創業的發想?
1. 主動尋找資訊
2. 被動等待資訊

行業的創造
1. 既有的行業創新
2. 新行業的創造

創業過程遇到的困難?
1. 資金
2. 場地─都市更新
3. 諮詢
4. 人才
5. 法規

實際執行
1. 青創產業建立橫向串聯
2. 設立創業園區,聚集創業青年
3. 資源交流
4. 青創中心建立人力銀行提供人力和場地資源
5. 法規因時而異的變更
6. 建立附加價值

四、青年參政

為什麼來?
除了選舉,看得到的政治活動外,青年在公共議題上,應該怎麼參與
318學運後的啓發,想知道自己可以做哪些事

青年可以參政的方式?
歸結:革命、議題短片、公共討論、親友遊說、參與學生自制、遊行陳抗、參與社運組織或國際NGO、參與社會倡議、當志工、施壓、投票、選公職與黨職、參與利益團體、考公職
選舉可以參政,但有很多門檻,可以討論,青年在其中的角色
BUT有部分青年對議題冷感,有必要改變大家對時事的熱情與態度

行動方案
選出遊行陳抗、公共討論兩個在場青年最有興趣的議提,提出具體的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難
1. 公共討論
g0v動民主:提供大家公共討論的平台,匯整成給公共人物的參考,提出建議的方式
納入教材,公民老師的培訓
公部門網站開政策論壇
政府資訊公開有效落實
首長與人民要互動,開臉書、論壇(公開)等,並限期回覆

2. 陳抗
建立陳抗的SOP
立特別法

下午時間:市政大聲公-各小組提問暨回應


青貧世代組

1. 新任教部部長上任後學費調整問題
柯P:學費不需要調降,應該要討論的是補助辦法。將來台北市的社區大學會設立更多。
阮昭雄:應該先思考目前學費是否合理,成本結構做計算後來決定學費是否應該要調漲。大專院校的退場機制應該要建立,讓大專院校數量符合需求,再來討論是否調漲學費。

2. 職訓是否能確保職場工作的實用性?
柯P:台灣的失業問題是結構性失業,以後勞動局應該要有勞動顧問,並提供法律顧問,解決並保障勞資糾紛相關問題。

顏若芳:勞動保障就是合約,造成低薪資和勞資糾紛,約聘僱實行與否?政府應該思考。

簡舒培:中央政府進行勞務外包,若讓此事持續發生下去,會造成青年就業困難。

王閔生:勞動保站是一個指標。

高房價、都市機能組

1. 都市更新分成功辦都更和私辦都更哪個比較好?
柯P:政府應做民間不敢做、不能做、不想做的事情。

顏若芳:老舊房子需要改建,但政府卻將金費拉在拉皮,房子依然老舊。政府應該要著手進行。

王威中:都更大家的印象就是拆除和重建。但是其實都市更新也要維護和養護。政府在公共空間的延伸,應該要加強免除危險死角。

簡舒培:國宅要優先公辦都更,政府要做好容積,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討論都更。房子老舊急需改建,但是資訊不公開透明,讓普遍民眾對於相關法規不了解。

王閔生:市地整合和國土重劃應該交給政府來做,公益的事情應該由政府來做,由政府來守住最後底線。

阮昭雄:都更這個名詞本來是中性的,但是在台灣似乎被汙名化,因為很多矛盾的地方,公家來辦可以更公開透明。韓國的清溪川就是另一種方式的都更,都更有其必要性,但需要主政者仔細思考。

2.容積獎勵該如何妥善利用
柯P:這是很嚴肅的問題。台北市的人口多少,和國土規劃的頻率,這要很嚴肅來討論。

王威中:容積獎勵政府在執行要加強監督,引進社區的力量,資訊應該更公開透明。

簡舒培:台北市政府有成立容積銀行來進行管制。

青年創業組

1. 如何改善目前台北市青年創業環境的現況?
柯P:台灣很多東西不用自己發明,抄過來按照現況修,政府有很多限制,就我的經驗,資金、申請程序方便、政府建立平台讓人民自己來做,聽人民、聽專家的,除弊,考核用outcome來決定。這些政策不困難,去找青創老闆聊聊,高房租比高房價殺傷力還大,會讓創業的成本拉太高。

阮昭雄:台北市政府有相關的東西,大家覺得難以親近、資訊不流通,因為大家怕別人知道。資訊的流通很重要,創業最重要的是錢,利息不要太高,政府補助,銀行就願意做了,專業的資訊,要有team來提供。資訊要更便民。政府資訊要透明,有義務要告知,資訊的平等性。

王閔生:他們現在要投資的東西都要碰運氣,很多企業家願意投入。自由青年創業示範區,雙法法令。青年創投有無限發展的可能,就看主事者的心態。

王威中:青年創業的輔助只有資金上的挹注,如果政府無法提供諮詢、其他資源等,這樣只是賭運氣。創新靈活的思維。

顏若芳:赤峰街。寫的企劃會被政府退回來,自己集資請人做。除了降低門檻,不要只劃一塊大餅,卻沒有規劃、沒有輔導,教青年產業怎麼做,青年把錢投入就倒閉了。

簡舒培:政府提供錢、做公關不是問題,但如何深化沒有看到。政府可以提供空間,鼓勵青年創業,減低成本。

青年參政組

1. 利用高職教育去提升公共討論的氛圍?
柯P:參政是每個人的權利。我們算是新的民主國家,我們的民主政治只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更難。關於青年參政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說,而是檢討台灣民主有哪些缺陷,讓民主政治不只有選舉,是不是要把公民權降到18歲,我覺得這是合理的。

阮昭雄:每個世代關心政治的都是少數,跟本身有相關性的議題大家比較容易起共鳴。公務員就是懶惰。

王閔生:週邊朋友對於公共事務比較不重視,總是有個議題
引起大家的重視,能影響一個是一個,等氣氛起來。

簡舒培:公共事務要關心、政治也要關心,關心政治只是自己願不願意的問題,政治不只是口水,保持對身邊事務的關心就是關心公共事務。

王威中:有主流話語權的往往不是年輕人,通常都是在上面的人。年輕人要自己創造媒體,政府要解放平台,青年參與公工事物可以設立示範區,讓青年參與公共事務具象化,有利於討論,青年要創造媒體才有動能。

顏若芳:年輕人參與政治是要用關心的態度,但是是要透過引響的方式。年輕人對於政治的關心往往是最貼近生活的議題,進而去引響其他人。

2. 請問有沒有政府開放資料透明化的方案?如建設入口網站,提供都更的資料等,讓人民更了解政府施政
柯P:所有局處資料公開,人輸、電腦可讀形式輸出,讓資料可以給更多人知道。所有台北市各局處公告excel、word輸出。

王閔生:結構不改變。結構要從投改起。

簡舒培:主政者態度會引響資訊查詢。臺北市政府應該要做一個開放政府

顏若芳:和政府調閱資料往往回函都是機密資料,所以多為自己的資料來進行公開。談北市政府的資料應該要更公開、更透明。

臨時提問

1. 松菸大巨蛋選在人口密集和交通要道上,互樹團體也在松山菸廠抗議許久,想請問議員的看法?
阮昭雄:這是價值的選擇。市長的決心態度要出來,不是全部推給環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