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俗話說:一府二鹿三艋舺;從台灣歷史上現代化的典範,到成為台灣歷史的博物館,台南在台灣發展的歷程上,是一個時代的領頭羊,也是一個文化記憶的守護者,究竟,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之外,台南,還能扮演什麼角色?台南青年議會,即刻啟動!

地點:赤崁里活動中心
時間:9/13(六) : 09:00-16:00

青年議會台南場報名表:http://ppt.cc/Rhfr
台南好好問:http://ppt.cc/MYTT
青年議會雲林場同場加映:http://ppt.cc/GHVF



【討論提綱】
壹、 台南城市空間變革
與談:石豐宇(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教授)
 
(一)台南文化的認同
台南乃台灣發展史上的第一座城市,歷經荷治、明鄭、清領、日治到二戰後迄今,台南乘載這台灣史的歷史與記憶。然而除了是濃縮台灣史的縮影於這塊城市上,當台南自許是台灣的京都時,提到代表台南古都文化的到底是什麼?生活於這城市的青年族群對於台南古都文化的認同又是什麼?

環顧各國古城文化發展上,一個鮮明的代表性特色及是該城市的形象象徵,文化因子成為這個城市內在的價值,而台南除了賣老的文化之餘,一個對於台南古都的代表性是否需要去爬梳整理,進而去形塑一個代表台南文化的特色與認同?

 (二)台南古城保存
  台南市區乃至郊區保留著眾多古老建物,隨著時空演進變化,這些建築物乘載著城市的記憶與街區文化的記憶。然而;在追求城市經濟與開發發展的同時,這些建築物敵不過居住者對於現在化的需求,進而遭到拆除或改建。近年,台南興起一股老建物再利用的風潮,惟眾多再利用的老房子,其用途不外乎開民宿、開咖啡館、開書店等…,整建後的老房子再利用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老屋回復原性質的空間何在(如林百貨整建修復後重新成為百貨商場,而未變成其他用途)?

 (三)城市交通
 古都台南曲折的巷弄,路幅不寬的馬路,形塑出一個屬於台南特色的城市路網特色,隨著都市空間的成長,在台南大眾運輸尚起步的同時,對城市交通運輸的未來發展論述,仍有許多可著墨的空間。

 交通,乃是一個城市的動脈,然在面對著都市空間保存與交通發展上,如何去取得一個平衡點,尤其在台南乃台灣最古老都市的框架上,當有交通建設需求時,交通發展是否真與都市空間的紋理成為一個零和遊戲?

貳、台南觀光的發展
與談:
黃建龍(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 人文學院跨文化研究博士候選人)

坐擁台灣古都之名的台南,整體城市觀光的特點在哪裡?環視這幾年台南觀光產業發展的方向,許多與台灣其他城市的方向並無不同。當市府與在地團體推動深入旅遊的同時,象徵與代表台南觀光特色的標的是什麼?除了眾多古蹟,台南的觀光的代表性在哪?羅馬旅遊局曾於2013年觀光刊物上提及:「…我們坐擁在祖先得的資產上,但我們除了賣老,似乎也拿不出新花樣,但這回羅馬不一樣了…」。借鏡觀形,當台南擁有豐厚的古文物資產時,是否也因此讓我們遮蔽了視角,忽視了其他的可能性?

這10年,許多年輕族群進入台南老街區,從整建老宅、街區營造乃至在老房子生活,販賣一個生活氛圍,成為這些年台南觀光的一股小市場,然而在看待台南觀光的想像時,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參、農業青年在台南
與談:楊宇帆(台南農業青年)

 嘉南平原是台灣最大的平原,豐饒的物產滋養著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而台南就位處在嘉南平原的最南端。依照行政院主計處2013年統計,台南市農業總產值為555億台幣,為六都最高,同時也排名全國第四。

台南農業的高產值,凸顯出台南在六都中其產業結構的特性,除了工商業之外也擁有相當程度比例的農業。然而農村工作者年齡高齡化、耕地零碎化等問題,值此農委會提出2020提高台灣糧食自給率的目標,以及近年隨著工商環境的演變,有許多青年人返鄉務農,惟在欠缺技術與資金的奧援下,青年農夫的熱潮是否會曇花一現?

肆、青年在哪裡?參與政治的可能性?
與談:黃偉展(台南赤崁里里長)

  近年來,臺灣的社會越來越不安,這種不安主要源自於資源分配的不平均,尤其青年世代的集體焦慮,是最明顯的。青年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過多的制度與潛規則制約住,青年必須打破這些制度與潛規則、改造整個資源分配的體制,而且要佔領政治。

1979年美麗島事件,一群追求民主與自由的年輕人,在高雄嘗試向禁錮的國家體制作挑戰。35年後的今天,臺灣仍存在著許多分配不均、不公平的現象,因而在今年3月爆發了學運。然而,除了體制外的抗爭,走入體制內的參與更是青年世代需深思的一個問題,參與政治的方法可以是關注社會議題、可以是加入公共倡議,同時我們可以再更前進一點,透過參選來改變。國外很多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青年參與政治的過程,都能為當地的政治發展帶來正面影響。